当前位置:首页 > 茶具

怎么看紫砂壶的做工

2024-01-21 14:34:56茶具 913

紫砂壶的好坏可以从口盖、出水、通气度等方面鉴别,紫砂壶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其泡茶好喝的程度以及收藏价值。

怎么看紫砂壶的做工

紫砂壶的做工:

1、口盖的平滑和密实度,

在拿到一件紫砂壶后,轻轻旋动壶盖,如果在旋动壶盖的过程中没有阻塞,说明第一关便是过了。由于紫砂的本身特性,口盖之间会留有一些空隙,但是这些必须要在正常范围之内。我们所说的口盖密实程度是以倒水的时候是否溢出茶水为标准,稍微溢出一点水很正常,如果随着倒水的动作,茶水从口盖中大量溢出,这是严重不标准的。

2、出水的流畅度和断水的果断度,

如何鉴别紫砂壶好坏?还要根据其出水的流畅度以及断水效果来区分。由于壶型的不同,出水的圆润度可能不一定相同,但是流畅度却不会因为壶型而改变。断水也不会因为壶型的不同而不果断,但做完断水的动作后,可能会有微量的水顺着冲力冲出壶嘴,这可以接受,当然,最好是涓滴不出。

3、壶的通气度,

用嘴对着壶嘴吹,把手指放在壶孔上,如果有气息从壶孔涌出,那么说明这只壶的通气度是很不错的。通气度、出水的流畅度和断水的果断度是相通的,如果您是在现场就拿到壶,您可以简单的对着壶嘴吹气辨别。

紫砂泥的辨认:

中医里有望、闻、问、切四种诊断方法,辨认紫砂泥则可用望、闻、听、切四种方法。

1)望:真正的紫砂泥虽然五彩缤纷,但并不鲜艳,有黯黯的光芒,并不明亮,我们可以“望”出紫砂泥的色彩是否过于艳丽,是否油亮光泽。

2)闻:如何鉴别紫砂壶好坏呢?新壶一般只有尘俗火气,而无其他味道。而略微泡养过后的紫砂壶便会有一股清淡的茶香。

3)听:一般用壶盖在壶口上轻轻划过,如果是真正的紫砂壶,声音应如玉石般铿锵、清脆。

4)切:用手抚摸紫砂壶,刚刚出窑的可能有一点干涩,这是正常的,养过后就会变得玉润。我们所说的“切”,实际也跟“望”结合,真正的紫砂壶表面看起来有颗粒感,显得凹凸不平,但摸起来则是光润的。

展开

本站内容来源互联网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jymoz.com/chaju/6650.html

相关文章:

黄山毛峰怎么用茶具泡

黄山毛峰怎么用茶具泡

冲泡黄山毛峰最好选用玻璃杯或白瓷盖碗,冲泡要注意茶和水的比例、开水温度和冲泡时间,茶和水比例以1:50为宜,以80-90度的开水冲泡较好,冲泡后3-5分钟饮用口感较好。黄山毛峰的冲泡方法:1、...

貔貅茶宠怎么摆放位置

貔貅茶宠怎么摆放位置

貔貅茶宠不要头冲正门,因为正门有门神或财神,不要轻易去抚摩貔貅的眼睛和嘴巴,眼睛是用来寻财,嘴巴是用来叼财的。貔貅茶宠摆放位置:1、家中摆放貔貅可以貔貅的头朝着门口或者窗口的位置,...

紫砂壶的鉴定

紫砂壶的鉴定

紫砂壶的鉴别可以通过颜色、气味、声音、触感、看挂水、水煮等六个方面来鉴定。紫砂壶的鉴定:1、看颜色;对于新紫砂壶,真正的紫砂泥做的壶虽然有各种颜色,但并不鲜艳,有黯黯的光芒,并不明...

汝瓷怎么养

汝瓷怎么养

每天喝茶之后,别急于马上清洗汝窑器皿,先让它凉一会儿,水份凉干了,再用凉水清洗干净,并凉干或擦干即可。这样有助于把渗入到开片缝隙中的茶汁,进行有效的固定作用,长久积累后,片纹的线条...

中国十大紫砂壶大师

中国十大紫砂壶大师

清代:紫砂的巅峰期,大师云集。华凤祥、陈鸣远、王南林、陈曼生、杨彭年、邵大亨、徐飞龙、瞿子冶等等,各有特色,各有创新。代表人物陈曼生,经典的曼生十八式把紫砂艺术推向顶点。二十世纪以...

紫砂壶的种类

紫砂壶的种类

紫砂壶是著名的茶具,品茶必不可少的物件,紫砂壶的种类繁多,划分标准也不同。紫砂壶的种类:一、按历史年代划分分为老壶和新壶;清代之前的为老壶,清代之后的为新壶。也有人将时期划分较细,...

紫砂壶如何养壶

紫砂壶如何养壶

紫砂壶的养壶需要注意一茶一事、经常擦拭、清理茶垢等。不要用洗涤用品清洗紫砂壶,更不要用油腻接触茶壶(如茶壶不能放厨房)1、一茶一事,就是指一把壶泡一种茶。这是为什么了,知道了原理,就...

紫砂壶的保养

紫砂壶的保养

紫砂壶是喝茶的首选,紫砂壶养的滋润亮泽,是每个茶叶爱好者的日常。紫砂壶的保养:1、彻底将壶身内外洗净原则。无论是新壶还是旧壶,养壶之前要把壶身上的蜡、油、污、茶垢等清除干净。2、切忌...

茶席怎么摆

茶席怎么摆

茶席的摆放有三个主要内容包括照明艺术、音乐选播和茶具组合。一、照明艺术:光线是满足人的视觉对空间、色彩、质感、造型等审美要素进行审美观照的必要条件。但是,在茶席布置时仅仅提供照明是...

紫砂壶怎么养润

紫砂壶怎么养润

养润一只紫砂壶不是短时间可以达到目的,闲暇的时候一壶在手,随意的摩挲(必须在双手清洁无油的状态下进行)。寒冷的季节里,可以在泡完茶之后倒尽茶汤,趁着余温摩挲,一方面养壶,一方面暖手,...